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特别是庄国土教授对我的邀请,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由于北京的疫情,不能到现场聆听各位的发言,与新朋老友聚首,非常遗憾。但能够这样云上相聚,也是十分难得。特别是刚才致辞的丘进校长,也是我的老领导,他曾是国侨办政法司的司长,今天华侨华人研究蓬蓬勃勃的形势,与丘司长密不可分。新世纪初,我曾跟着丘司长从北京到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寻找研究华侨华人的学者,后来设立国侨办咨询专家,并设定课题,设研究基地,为后来的华侨华人研究奠定了基础。刚才他的致辞也非常深刻。我只是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祝贺会议顺利召开,并相信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这个会议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与我国都有密切的联系,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东南亚地区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次区域,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的枢纽,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也是中国从海上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目前,许多大国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区域,使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莫测,也使东南亚对我国周边地缘安全的影响更加凸显。有人把东南亚称为中国的战略命脉。不仅在地缘政治上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南亚在经济上也有较强的互补性。东南亚的能源、资源、市场,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裨益,而中国的市场潜力、游客、投资也是推动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许多专家都认为,中国必须进一步发展与东南亚的关系。
其次,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影响力较大。东南亚是中国人移居海外最早的地区,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向中国周边地区迁徙。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为华侨在东南亚地区生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朱杰勤先生所说,当年在南洋“住蕃”的华人,虽无华侨之名,却有华侨之实。华侨这个词最早也来源于南洋。经过几次大的移民潮,东南亚地区成为华侨华人的最主要的聚居地。根据国务院侨办的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有6000万,其中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超过4000多万,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这个地区华人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成为当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区的华人社团组织历史悠久,目前仍十分活跃,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深厚,在他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风俗礼仪中,都保留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传统,他们组织举办的很多大型活动,如在马来西亚柔佛州,由当地华人社团举办的古庙众神出游活动,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民众参与其中,盛况空前,2012年马来西亚政府更将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迎接新年,新加坡每年举行“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吸引上百万人参与。这些活动都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东南亚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研究历来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阵。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可以说也发端于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研究。早期的厦门大学的南洋研究所,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室等等,就汇聚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如刚才李一平院长所说是由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支持下兴办的,几十年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咨政建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今天,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遍布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今天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可以看到,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可以说是取得了可喜可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还有许多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拓展。进入新时代,世界格局正发生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南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发展变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生活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面临着怎样新的生存发展环境?他们本身的结构、数量、认同有什么新的变化?他们和所在国其他族群的关系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华裔新生代与老侨相比对中国的感情有什么差异?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会有什么新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这次会议设置的几个主题,我认为都非常好,包括:中国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回顾与展望、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经济、文化、21世纪以来东南亚华社的变迁、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等等,这些议题,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相信通过这次会议,一定能产生出新的研究成果,东南亚研究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都将展现出新的气象,进入一段新的里程。
再次祝贺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