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26日,由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外关系史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东亚历史研究中心、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厦门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协办的“多重视野下的东南亚国家关系”——第14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社科院、中山大学、澳门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四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场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沉燕清教授主持。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高艳杰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哲研究员,《世界历史》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先后致辞。
高艳杰教授代表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介绍了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学科构成、培养体系、科研智库以及期刊平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一直是东南亚研究的重镇,作为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和福建省东南亚学会的秘书处,南洋研究院在协调和推动整个东南亚研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南洋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资料译丛》,为东南亚研究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他衷心希望专家学者们能够在本次论坛中充分交流思想,形成更为紧密的学术网络,赓续优良传统,为东方外交史和东南亚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刘哲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东方作为世界叁大宗教发源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特点。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促进了东方外交学学术发展,对中国学术体系建设、提高东方外交史传播力和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学术研讨会有助于重新深刻思考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通过结合学术研究和现实需求,以东方外交史角度寻找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历史根源和新的发展模式,凸显了大变革时代外交史书写的重要性。
《世界历史》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以及协办方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陈奉林教授的不懈推动下,东方外交史近几十年取得了显着进步,并对其坚持不懈推动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的精神表示敬佩。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作为主办方和承办方,以其在东南亚研究领域的声誉,提升了本次会议的专业性和影响力。目前,世界历史作为一级学科在学术研究、教学、人才培养、期刊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内部二级学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他强调,世界历史研究需要超越国外理论方法,基于全球视野关注中国自主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突出中国视角在世界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希望本次研讨会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讨与合作,共同推动东南亚研究和东方外交史研究走向新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天津社会科学院的由衷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强大的思想力量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家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还需有强大的思想支持。此外,他总结了东方外交史会议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对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主线、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超越传统,关注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高质量理论和思想,为东方外交史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表示对研讨会的成功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促进东方外交史学科的繁荣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由五位资深专家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世界历史》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主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宋成有教授大会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宋成有教授作了题为《古代东亚封贡体系的形成、运行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的报告。他深入分析了东亚封贡体系的形成理念、历史演变以及现代价值。古代东亚封贡体系的初建和发展可分为叁个阶段,夏商周叁代的初建,秦汉之际初步形成轮廓,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全面发展,突出了东亚封贡体系的中心分裂、胡族王权崛起、海东国家的多元化互动等特点。运行理念方面,东亚封贡体系明确华夷之变、为政以德、怀柔远人和协和万邦等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当时推动了封贡体系的形成,而且对华夏民族和东亚国际社会的普世价值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区分文化、政治传统和国际意识的体系。他呼吁在对古代东亚封贡体系的研究中,同时关注中国特色和国际最新理论,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构建更为丰富的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大会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作了题为《对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构建问题的再思考》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近20年来研究东方外交史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学科体系、应用理论、本土资源与东方史观等方面。在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努力方向中,陈教授强调创建中国东方外交史学科话语体系,以及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综合性、整体性与连续性的研究。此外,他认为需要加强对历史上东方国家内部、东西方互动经验的研究以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创建中国特色的东方外交史方面,需要深入研究东方国家崛起的历史,从多方面寻找东方国家崛起的根源。他鼓励研究者关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选题,进行理论研究,系统把握问题,深入考察历史规律,以建立具有中国风格、符合历史实际东方外交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孟静文代表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作主题报告
报告提到,澳门以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展现了“以侨为桥”的战略理念。历史上,澳门在16至18世纪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在“以侨为桥”的理念下,澳门将侨务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王牌”,吸引华侨回国投资。通过与东盟的移民关系,澳门展现了多元文化特征,为城市注入新活力。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澳门在金融合作、地理位置、文化交流和政治关系上具有优势,成为“一带一路”东盟沿线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持。以亲诚惠容为核心战略路径,澳门未来将通过多元领域的合作,包括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提供助力,促进双方合作与交流。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陈秀武教授大会作主题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陈秀武教授作了题为《7—9世纪东亚海域互动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在7—9世纪的东亚海域互动中,古代中国经历了从陆地向海洋强国的演变。该时期的海域范围包括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周边诸岛,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互动主体网络。随着东亚世界的形成,东亚海域互动结构与互动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先后介入东亚海域中,深刻地影响着东亚海域的发展史。从结构关系看,东亚海域互动过程实际是摆脱陆地秩序而完成海上秩序的构建史。从运行方式论之,以战争为开端的东亚海域互动在前期以“战与防”的方式推动东亚海域互动。后期由民间商人团体以经贸为新的运行方式取而代之,完成所谓“东亚海域贸易圈”的构造,且这一运行方式一直延伸至宋元。
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冯立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tx010.tv糖心/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冯立军教授作了题为《竞争与共生:东南亚燕窝贸易中的族群竞争(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报告。他认为,燕窝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视为有益健康的食品,受到高度重视,其价值在国内外市场逐渐崛起。东南亚地区的土着族群因地缘优势成为燕窝种植和采集的主力。然而,欧洲殖民者在燕窝所有权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荷兰人通过与当地政权纷争获取控制权。此外,英国殖民者在北婆罗洲也参与竞争,成立特许公司统治该地,并争夺燕窝的经济收益。土着族群在竞争中不得不适应殖民者的统治,同时华人群体通过商业手段参与竞争,包括对燕窝的包税垄断、商贸网络的建立以及技术的运用。这叁方在燕窝贸易中形成了各具优势的竞争格局。然而,尽管竞争激烈,叁方在19世纪中期后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共生关系,体现在贸易链条的完整性和竞争与共生并存的局面。
分组讨论现场
主旨报告后,大会以分论坛形式进行研讨。大会共设置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上下两场讨论。会议以东方外交史为框架,探讨议题多元,除东南亚国家本身,与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关系也成为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议还涵盖了对于日本与东南亚之间关系的分析。每场会议都设有专人评议,从方法论、理论深度、论证逻辑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学者们积极发表见解,进行深入的学术对话。坦诚深入的讨论进一步拓展了每个论题的视野,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本次学术研讨会按照开幕式、主题报告、分组讨论和闭幕式四个阶段进行。研讨会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共收到征文百余篇,从中择优选出了56篇论文参加论坛。议题涵盖:(1)文化交流与日本的多元外交;(2)跨境流动与华侨华人的多重面相;(3)海洋文化与日本的对外交流;(4)日本的外交思想与政府行为;(5)域外大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及冲突;(6)比较视野下的东方历史与文明互鉴;(7)东西方文明交汇下的东南亚;(8)中心与边缘交互下的东南亚;(9)东南亚历史中的人、事件与进程;(10)冷战漩涡中的东南亚及其发展演变等。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此次学术研讨会主题鲜明,“东方外交史”研究在深耕理论研究的同时,兼顾实证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历史中的启示,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有力支持。这也促使东方外交史在学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国家智库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会议合影
文字/杨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