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 tx010.tv糖心2009级本科生 现在台湾淡江大学交流
在台湾交流的这一个月一直都试图避谈政治,交流的时候也常常注意“你们”、“我们”之类有些许对立意味的称呼,目的也只不过不想引起无谓的争论而已。与差不多年纪的同学,都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讨论自然也无法理性,与授课的教授老师,交流也有许多尊师重道的顾虑。有时候听到一些较为理性的思考,自然心生喜悦,抑或听到一些有失偏颇的言论,也会试图去理解言论背后的诉求。总之,我们在台湾交流学习不是为了政治辩论,而是观察交流、理解包容。
淡江的老师真是千差万别,有蓝有绿,有左有右,而且鉴于我的专业,所选的课程几乎都不可能绕过政治,两岸情势,台湾政坛,国际时事均会在上课过程中出现。奥巴马总统上台前,曾有一位熟悉两岸的官员私下说:如果要我给新总统作个对于中国大陆的简报,我大概两小时就可以让他从不懂变懂,但如果要作对于台湾的简报,大概需要五个小时。台海之间的复杂性由此可见,这也是为什么在双十国庆之际,思考很多却迟迟无法下笔的原因。
要了解台湾人的政治与认同,窗口无非就是媒体、同学、老师,但自身“大陆人”的身份所限,我相信在聊天的过程中也都会互有保留,以避免触碰一些尖锐的议题。淡江大学的老师学生们专业、经历、学识不同,政治认同自然天差万别。
从大陆普遍视角来看,对于泛蓝总是有较于泛绿多得多的好感,但如果以“同胞”心态套近乎是绝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似乎在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大陆的政治认同在我看来几乎不存在,“一国两制”简直就是大陆官方自娱自乐的把戏,在台完全没有市场,政治认同不是短期的事,对于这个议题,耐心远远比决心来得重要。
台湾民众对于选举的非理性缘来已久,从二二八,再到戒严,到美丽岛等等事件的原因,似乎投票基于的是反对谁,而不是支持谁——祖上有二二八受害者的,多为深绿,死心塌地投民进党,甚至有听到过“如果阿扁出来选立法委员,我也一定投他”的言论;原住民大都投泛蓝,因为这是保证其政策照顾的方式;中南部、中低层、中老年记忆力都是国民党的腐败行径,是为泛绿的票仓,而大台北地区经济发达,则成为泛蓝的老巢……但其实仔细观察蓝绿之间在政府、经济政策取向等方面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也就变成,区分蓝绿的界河仅仅是统独而已。朝野之间的争辩原来竟只是独统的口水之争而已。
我认为独统的问题其实可以不是问题,唯一的坎儿就是双方政客的太过自尊。从过去到现在仍是如此,这未免就不太适应潮流了。在拔刀相向的年代,大陆“血洗台湾”,台湾“杀朱拔毛”的对立,到叶九条和平统一邓小平“一国两制”与台湾的叁民主义统一中国,再到李登辉的两国论,以及之后的美国对台军售等,政治、军事的对立从来没有消停过。所以马政府的“先易后难”政策,却是值得称道的地方——毕竟相较于政治谈判的不确定性,经济上的、文化上的交流是不可逆的。
至今,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相互认识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大陆误以为百年冰冻可以用两叁年化解,让利行为就能获得台湾的民心,而忽略了台湾人民对于政治民主的骄傲,独特存在的尊严;而台湾对大陆崛起和对亚太局势冲击的认识不足,并且忽视大陆如今开放自豪的心态。正如前陆委会主委苏起指出的:双方应该继续“求同存异”,先交流后谈判,改用同情的理解来看待对方,用更大的耐心、智慧及务实的态度来准备将来的“求同化异”。
目前,台湾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大陆的了解实在太少太少,所以两岸交流仍然应该深化和扩大,消除误解,建立互信,毕竟文化上的同质性是政治所割裂不了的。当敏感越来越不敏感,当交流的顾虑和包袱越来越少,那么回头看看过去的恩怨情仇,似乎也就显得有些许可笑了。
今天大陆承受的,台湾都经历过,那?台湾能实现的,大陆也终将到达。政治的现状过于复杂,政治的未来也扑朔迷离,但可以确定的是,用同理心和耐心代替对立,两岸政客应该谋求的是双赢的未来。
林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