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的政治算盘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林达丰
当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说出“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这句大实话以后,这事就俗了。人们突然看到,俄乌战争这种热血活的本质依旧是烟火气浓厚的庸俗算计。
一转眼几周过去,乌克兰军队反攻否?疑似在漫长的乌东战线上,到处都出现试探性攻击,许多地方挺乌方爆出大捷,俄方不停强调,万恶的西援坦克已经冒起浓烟,但乌克兰人始终没有正面回答究竟有无严格意义上的反攻。以至于连一向力挺乌克兰的西方智库“大西洋政务会”(the Atlantic Council)也只好写出《乌克兰的夏季反攻意在使俄国人保持猜忌》(Ukraine’s summer counteroffensive will aim to keep the Russians guessing)这种不伦不类的题目。当然,不论有无,乌克兰都得给外人将要反攻的感觉,满足舆论。至于是不是,那就请各自发挥,这就是现在这种“不说有、也不说没有”的状态。
当然,这种暧昧没有错。懂点军事的人一般都知道,军事行动日程不能迎合舆论期待,那等于告诉敌人己方打算在何时贵干。结合后勤需求测算、装备特点、气象和有限的地形选择,各种约束条件一结合,防守方很快就会被判断出行动方向大致方位,好整以暇,对于这种防守态势,几乎只有死路一条,人命关天的事,乌克兰人的暧昧虽说是兵不厌诈,但也有那么点人道主义风情。
但是,“人民对面子的热爱就是政治家的生命”,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面对堪比索姆河(The Somme)与凡尔登( The Battle of Verdun)的巴赫穆特(Bakhmut),憋屈大半年的乌克兰人和西方舆论,不能说不反攻,否则后果严重,那叫灭自家威风。
俄国也有这个问题。面对2022下半年乌克兰军队乌东反击带给俄国的耻辱,巴赫穆特俨然是政治任务。没必要打,但为了人民的期待,必须打。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历史知识效力的时空穿透力。都21世纪了,中世纪的政治原则:国王最大的危险是打败仗。
但千万别以为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政治本质上是人性的放大,合法性本质就是 “虚荣”这个人性本质在政治场合的镜像。现代军事决策和所有的政治决策一样,都面临一个经典悖论。在全民政治和舆论曝光时代,决策者必须在绝对服从理性的同时,兼顾各种外行无知的虚荣和聒噪,于是如何在欲说还休,不承认与不否认之间打擦边球,到处讨好又无所作为就成了现代政治运作艺术的境界之一。
当然,毕竟是算计,所以面子之外,也得考虑成本。虽然面子本身就是成本,但为了争这个成本,还得算点别的。于是作为乌克兰反攻预告片的巴赫穆特(叠补办丑尘耻迟)这出戏其实也值得细品。这就是俄国的面子,面对更早以前一次有确凿证据的反击,2022年的乌克兰军队堪称追亡逐北的乌东反击。俄军有必要打一仗表示积极反攻,但在当前的兵力困局和明显难以取得突破的现实面前,这场反击既要热血、振奋,又不能太耗本钱,不损失真正的精锐正规军,比如现在似乎正在恶战德国坦克的58集团军。
最后俄军似乎想到拿最不值钱(非正规军)、又有政治危险(号称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私兵)、还有社会风险(罪犯)的瓦格纳(Wagner Group)接手这个纠结的任务。这个政治算盘打得,一开始就有教科书级别的势头。难怪普里格津气得大叫,都是被算计的孤愤。看着老先生整天气呼呼的样子,早前卡内基智库(Carnegie Center)的俄国内幕分析员小作文说他其实是个边缘人……我反正信了。
然后目标也选的好。巴赫穆特,一个好像讲不出到底有多大战略意义的据点。俄国人似乎要的就是这种地方。于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瓦格纳大军在一个似乎没有太大战略价值的地方大打出手,盼望封狼居胥。似乎也看懂的北约甚至公开给乌克兰泄气,说就让让,让他高兴一下吧。乌军反而面临两难。
打,为一个没什么价值的据点和俄军流血,是有点不值得。这点俄国人算准了。北约改革过的乌军指挥思路军事理性化,不会为了没价值的目标死磕。不打,让出巴赫穆特,乌克兰人又知道那是给2022年底乌东大反攻中丢进颜面的俄国一个巨大的台阶,一个在俄国国内冲淡乌东反击政治效果的机会。一旦拿下巴赫穆特,2022年大反攻的政治战效果至少在俄国国内打折,某种程度上是2022年乌军反攻的政治失败,有点对不住浴血奋战的自己人。
俄国领导人赌乌克兰人会退,因为北约指挥思路应该不让打这种情怀战。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乌克兰人在介于打和不打之间来了一出:边退边打,不死磕,也不让步。有时看政治博弈这个剧本,就等着这点玄处给人栏杆拍尽,“谁会凭栏意”的那点痒劲。西山卧佛寺里有句话:“同参密藏,妙诀恒玄”,俗点,但大概就这意思吧。
(《鹭岛南望》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和南洋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就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相关国际问题共同撰写的评论文章专栏。文章仅为个人观点。本文是系列评论的第6评。)